前言
2022年上映的Disney+ 影集《The Bear》(《大熊餐廳》),當時看完第一季只有滿滿的震撼。這並不僅僅是關於烹飪或餐飲業的故事,而是一場對品質的全面探索,涉及專業技術、團隊管理、流程優化、成長挑戰,重點是滿滿的人性對品質會造成的影響。
這部影集不僅僅用戲劇化的方式展現餐廳運作的真實面貌,更深刻描繪了品質管理在高壓環境中的核心價值。前幾個月第三季上檔,我看完之後馬上二刷,再從第一季重新看到第三季,嘗試用「品質」的視角觀察這部影集,也希望可以給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不同的角度,理解品質管理是什麼。
品質的本質:持續追求改善背後的平衡藝術
在品質管理理論中,品質的定義遠不止於「沒有缺陷」,更是通過滿足需求甚至超越客戶期望來達成。《The Bear》從故事的核心衝突開始,就在不斷強調這種對持續改善的追求:
- 主人翁Carmy
的背景:他來自米其林星級餐廳,那是對細節與精確度有極高要求的環境。他習慣於計算每一分秒、每一克食材的分量,對「無可挑剔的細節」有極高的敏感度。這種標準在一般家庭餐廳中幾乎無法被想像。
- 家族餐廳The
Original Beef的現狀:The
Original Beef 是位於美國芝加哥典型的小型餐廳,過去依賴的是習慣與經驗,而非系統化的管理。這裡雖然工作氣氛充滿暖暖人性,但也充滿缺陷、混亂、低效率和隨性,正是 Carmy 必須面對的挑戰。
在品質管理的語境下,Carmy 回到家族餐廳後的改革之路,象徵了將「被動品質」(靠應急維修解決問題)轉型為「主動品質」(通過系統性預防與提升來避免問題)的過程。他的目標不僅是讓餐廳存活,更是讓它在顧客與內部流程上追求卓越。而這種轉型,不僅僅是流程或是餐點製作技術上的進步,更是組織文化與人性層面的蛻變。
餐廳品質管理中的五大支柱
影集中餐廳的情節,可以游刃有餘的對應至品質管理系統的七大原則。可以看到這部影集如何利用細膩的敘事手法,呈現品質如何塑造一個組織的成長與困境。
領導力(Leadership):從混亂到共識,建立品質文化的核心角色
Carmy 作為餐廳的新任領導者,他面臨的挑戰不僅來自財務壓力,還來自團隊的固執、分裂與不信任。他逐步推行的改革,象徵著領導力在建立品質文化中的重要性。
- 領導的挑戰:他必須在堅持高標準與團隊接受度之間取得平衡,這種拉扯是品質管理在導入時常見的問題。
- 成功的轉折:通過建立信任與協作文化,他讓員工逐漸接受改變,並共同朝目標邁進。
- 文化的碰撞:他帶來高標準與秩序,卻遭遇來自老員工的抵觸。員工 Richie 是這種文化抗拒的典型代表,他代表了對舊有運作方式的眷戀,與對於新運作方式的不信任。
- 建立共識:Carmy 並非以直接強硬的方式推行變革,而是通過溝通與示範逐步影響團隊。他要求員工使用「Yes, Chef」來回應,這不僅是對廚師的尊重,也是對每個人角色重要性的強調。
品質文化的建立需要時間與耐心,並非一蹴而就。第一季的故事告訴我們,領導者在推動品質改進時,既要堅定又要具備同理心,這是成功將品質觀念帶進公司的基石。
流程方法(Process Approach):用效率提升品質,從混亂到系統的進化
流程方法是影集中一個重要的主題。The Original Beef 原本是一個效率低下、問題層出的系統,Carmy 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造:
- 標準化:設定具體的食材準備與烹飪流程,比如食材外盒貼標籤、倉庫的管理、菜色擺盤、內場清潔,減少混亂與浪費。
- 即時反饋:在高壓情境中,Carmy
不斷進行反思與調整,這與品質管理中的「持續改進」(Kaizen)精神不謀而合。
- 減少浪費:影集中多次提到過多的食材損耗問題,這不僅是財務上的負擔,也阻礙了資源的有效利用。Carmy 的目標是通過精準的配料與預測需求來降低損耗。(雖然第三季他為了摘星每天換菜單,也讓備料變成另一個難題)
- 標準化流程:例如,當訂單進來,主廚會在主控台唱名訂單上的菜色,每個工作站都會有固定的負責人員料理特定的菜色,最後主廚做出菜前檢驗。這樣可以減少錯誤並提高效率。
- 快速反饋機制:他在高壓情境中做出即時調整,確保問題不會累積到難以處理的地步。這種方法與品質管理中的「PDCA 循環」(計劃-執行-檢查-行動)理念高度一致。
全員參與(Engagement of
People):共創價值,品質的集體力量
品質管理尤其強調團隊合作,因為提升品質不是一個人就可以達成的。影集中餐廳的廚房環境正是一個高度依賴合作的生態系統:
- 起初的困難:老員工對改變感到抗拒,新成員 Sydney 雖有才華卻缺乏與團隊的磨合。
- 角色的衝突與成長:影集中
Sydney 作為新加入的廚師,帶來了創意與技術,但起初缺乏與老員工的默契,這正是團隊中常見的成員磨合問題。通過一次次的溝通與協作,Sydney 反而在後來成為整個餐廳非常重要的橋梁。
- 最終的成果:透過互相學習與包容,員工間逐漸建立起默契,成為一個高效的品質團隊。
- 共享目標的重要性:比方Carmy推薦
Richie 去星級餐廳實習、讓Marcus 去歐洲找 Carmy 甜點達人朋友學甜點、給老員工 Ebraheim 安排在一個角落,專心做他最熟悉也最喜歡的芝加哥牛肉三明治。當團隊成員意識到 Carmy 的願景不僅是為了餐廳的成功,也是為了每個人能夠共同成長時,他們的抗拒逐漸減少,並開始主動配合改進。
以客戶為中心(Customer Focus):滿足需求與創造驚喜,讓顧客成為品質的核心
影集中顯而易見的是,Carmy 不僅關心廚房內部的運作,也關注顧客體驗。雖然是以摘星為目的,但顧客的需求就是品質的最終標準:
- 菜單創新:Carmy 與 Sydney
設計的新菜單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改進,更是一種對顧客期待的回應。
- 口碑管理:影集中多次強調餐廳的社區影響力,而口碑是小型餐廳生存的關鍵。Carmy 的改革並不只是為了提高單次銷售額,更是為了建立長期的顧客忠誠度。
基於證據的決策(Evidence-Based
Decision Making):量化管理與改進
數據在影集中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。餐廳的財務狀況是貫徹整部作品的主要危機之一,而 Carmy 在管理過程中不斷使用數據來衡量改進效果:
- 財務數據的優化:例如,他在整理餐廳帳目時發現了某些不必要的開銷,這些問題通過簡單的數據分析被迅速解決。
- 績效指標的建立:通過追蹤每道菜品的製作時間、成本與收益,他能夠更清楚地了解餐廳的運營狀況。
- 紀錄的重要性:第三季甜點師傅
Marcus 想獲得更多甜點的知識,
Carmy 二話不說借他自己過去的經驗筆記,讓Marcus可以第一手直接學到最寶貴的資訊。
另外兩個品質管理系統的原則是持續改善(Improvement)和合作夥伴的管理(Relationship Management)。由於整部影集都是一個持續往前的過程,持續改善就沒有在這邊贅述。有趣的是,這部影集還真的沒有很著墨在與合作夥伴的管理,有的一個是跟 Carmy 的金主叔叔,但其實他對應的方式不是很有「品質」 XD
情緒與壓力:品質旅程中的隱性挑戰
上面提到感覺 Carmy 就像是救世主一樣為餐廳帶來希望,其實不然。他個人問題超級多,甚至有點毀滅性的人格。雖然他的壓力來源並不全然因為餐廳,但這反而更貼近現實,因為人不是只有工作,我們也有家庭、朋友,外部因素也會導致壓力,有意無意的會帶進工作環境。
品質管理並非僅僅是技術或流程的問題,它還大大的涉及人性的挑戰。《The Bear》深刻地描繪了餐廳工作者面對的情緒與心理壓力。在影集中,壓力與情緒問題是角色無法迴避的挑戰。這些問題在品質管理的文獻中常常被忽視,但在品質管理中卻至關重要,因為高壓環境會直接影響個人表現與團隊效率。
- 高壓環境下的情緒控制的重要性:Sydney 作為共同領導者,她不僅需要處理自己的問題,還需要幫助團隊成員在高壓下保持冷靜。
- 心理健康與品質的關係:Carmy 的焦慮與創傷一再影響整個餐廳的運作,Sydney 也有一集因壓力過大而離開餐廳,這一情節揭示了忽視心理健康對團隊穩定性的潛在危害。
我過去工作的經驗,也常會碰到品質管理遇到人性時的問題。我們常聽到的解法,就是把工作標準化、單一化,像是把人員當成機器來使用,就可以解決問題。但其實不是,要穩固品質,需要兼顧人性與專業化,這個話題我們之後可以細談。
影像語言中的品質細節:《The Bear》製作本身的卓越追求
除了故事內容可以連結到品質管理,《The Bear》本身的製作品質本身也很高,比如
- 長鏡頭拍攝的張力:第一季第七集的長鏡頭充分體現了廚房的緊張氛圍,這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,也直接讓觀眾可以徹底的感同身受。
- 聲音設計的層次感:廚房中的嘈雜聲與角色的對話交織,有時候一整集都在聊天、有時候一整集都在吵架、有時則是幾乎一整集沒說一句話。我們的心情就會隨著這些聲音而影響。
- 角色刻畫的細膩度:這不是一部英雄朝向勝利之路的王道路線,而偏向是寫實的人生,在各自生活會遇到的真實事件。每個角色的背景、性格與成長弧線都經過精心設計,讓主線故事變得更加豐滿且引人入勝。
結語:品質之旅,是一個無止境的挑戰
《The Bear》是一部以廚房為背景的故事,但它講述的不只是烹飪,而是關於品質追求的過程。如同發明家愛迪生說過的:「There's a way to do it better - find it」,不用說到追求卓越,但持續改善,就是一條提升品質的康莊大道。過程中會有很多的阻擋,所以持續的溝通極度重要,領導人的參與更不用說,有了清晰的願景,團隊才能朝著共同的方向前進。
如果你關注品質的對餐廳可以帶來的改變,這部影集將讓你重新思考「品質」的多重意義,而如果你只是想看一部緊湊感人的好劇,《The Bear》絕對不容錯過。
延伸閱讀:
【Kaizen持續改善】— 提升工作效率,不只是說說而已。如何使用我來教教你!
【8D 報告】續篇 — 小米粽中毒案,帶給我對不良品分析和 CAR 報告的啟發
【精實生產的3M】— 有效降低浪費:了解Muda、Muri和Mura在豐田生產系統中的意義,以及生活上如何輕鬆使用
【品質管理系統】— ISO9001:2015 的品質政策,該如何制定呢?
製造產品時,什麼時候需要100%全檢?服務業也可以100%全檢嗎?
【原材料的旅程】 — 想提升品質,不只製作過程,你知道IQC 和倉儲管理也是致關重要的嗎?
【標準作業程序(SOP)】— 如果說流程圖是進入品質領域的敲門磚,SOP就是讓品質變好的銅牆鐵壁
【最佳品質代表】— Ambidio,美國一間小小規模的音效公司,卻開創了全新的音效宇宙!
【最佳品質代表】— 迪士尼樂園 Disneyland,或是更大的 — 華特迪士尼世界 Walt Disney World,它的神奇魔力在哪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