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

【風險評估】- 碰到重大客訴的基本處理方法

【風險評估】- 碰到重大客訴的基本處理方法-graffiti


待在小公司很好玩的地方,就是公司規模小,品保工程師的前面沒有客服人員幫忙擋子彈。回覆多了客戶常態性的品質問題(比如公司有沒有ISO認證、產品保固多久等),當發生真正的品質問題時,客戶就會跳過客服跟業務直接找上我。

也不能說夜路走多容易碰到鬼,但待在提供產品的公司的品質客訴待夠久,總是會碰到幾次年度行的重大客訴(Issue of the year)。


何謂重大客訴

這其實沒有一定標準,但經過我寫了幾百分客訴報告的經驗,我自己認為的重大客訴有幾個特徵:

客戶在公司算大咖

雖然客訴出現業務都會先躲開,但碰到重大客訴時業務一開始會有一種習得隱身術技能的感覺,然後在你已經受苦一段時間後會忽然出現在你旁邊說:「最近辛苦你啦!」。

如果你剛成為品保工程師,接了一個不知為何好累的客訴,隔幾天被業務關心,那你可能正在處理年度大客訴中,請深呼吸,日子總有一天會變好的。

終端產品出貨一段時間才發現問題

最白話的說法,就表示有部份產品已經在市場上被使用了。品質成本基本原則是越靠近終端客戶(在賣場買東西直接使用的我們,就是終端客戶),對公司的成本越大,所以當你知道有問題的同時,很可能已經有終端客戶拿著有問題的產品在使用了。

失效模式的會有幾個嚇人的可能原因

有經驗的你應該知道,一個問題的發生會伴隨幾個可能的原因,但不見得每個原因我們都能承受的起。比方設計有瑕疵但需要生產到一定的量才會被發現,或是關鍵材料有問題,公司的全部產品都有用到這個關鍵材料。當後來的分析發現根本原因是這些會嚇壞人的原因,整個公司通常會整個動起來,從品保主管呈報上去給高階主管,再分散任務給業務、研發、採購等等。

失效模式乍看之下很隨機

在公司營運一段時間後,對於常態的不良模式有一定的了解,可以訂出客訴分析流程。通常而言一個客戶訴怨的大致標準流程,是花三天時間讓分析有初步方向,後面再五天完成分析。

如果你努力的花了5~7天,但是對根本原因都完全沒有頭緒,好像每一個可能的原因都是兇手,以客訴的難易度,它很可能是偏高難度的客訴。

同樣的問題一再發生,但頻率不一定很高

重大客訴不代表一定要有很高比例的不良率,而是要看公司對於重大問題的定義,比方有耳聞美國企業Dell,同一個產品在市場上出現5個同樣的問題,就會將產品從市場上召回。

當然,重大客訴不一定上面每一個都要才算符合,但你身處其中應該很快就會感覺到。但當我們花幾天回過神來知道這是年度大客訴的時候,我們會嘗試在努力尋找根本原因的同時,花同樣心思在另一個重要的事情上。


風險評估

重大客訴發生的原因不一定很明顯,有時候需要更多的時間分析以及驗證,但是你的客戶一定會給壓力。為了在最短時間釋放部分客戶的壓力,對於這一件客訴的風險評估就變得非常重要。

「風險評估」本身就是一個很專門的學科,又因為不同行業的評估細節都會有所差異,我就以身為負責產品的品保所經歷過的一個重大客訴,當作一種行業類別的評估參考。

「一個經過材料確認、試產、可靠度測試都沒問題,產品開始量產。三個多月後,客戶忽然說組裝我們產品完,測試的不良率超過他們廠內的可接受範圍,而且問題都一樣。幾天後,我們收到樣品開始著手分析。」

目前發生了什麼事情?

算是一個重新整理,雖然有點老生常談,但釐清問題像是一個定錨,尤其當分析越深有時候不只客戶會離題,自己也容易失焦。

「我們收到產品後,還是先做一次標準的確認,看看外觀…沒問題、產品功能測試…真的有問題,看測試的Log…咦?產品已經無法使用,怎麼可能我們生產有問題還會出給客戶,這應該是客戶組裝手法粗糙,先把皮球踢回去。

隔了幾天,又是更多的不良發生,而且使用同一種結構的另一個客戶也提出了同樣測試異常的回饋。我們眉頭一皺,知道這案子不再單純,我們開始收集目前有問題產品的生產資訊、原材料使用的批次、不良產品的位置分布等等初步資訊,開始為這個案子拼拼圖。」

發生機率有多高?

正規而言,應該先考慮對客戶的影響,再考慮發生的可能性,但身為公司一份子我們還是會先估算一下機率,可以為這個案子的規模大小評估一下。

「我們在調閱資料開始拼湊可能的原因時,也不斷的請客戶幫我們提供目前他們組裝的不良數量,同時透過跟安排排程的同事問資料,就可以推測出目前的不良比例,也就是目前發生的機率。我們的算法就是=客戶該批次的不良數量 ÷ 該批次總出貨數量,如果不良數量延伸到更多批次,我們就拉進去更多批次當分母。目前我們產品不良率已經2%,發生機率很高,不太妙,真的不太妙。」

對客戶的影響有多大?

對於客訴而言,有時候出問題不是那麼一翻兩瞪眼那麼乾脆,客訴造成的影響會有極度嚴重、嚴重、沒那麼嚴重等等像是光譜一樣。我們同時間忙於分析根本原因同時,也要開始評估問題發生時,對於我們的客戶們(可能不只一層客戶而已)會有什麼影響。

「知道了發生的機率如此之高,我們拉近研發人員一起討論,看看目前的不良模式對於終端使用者影響有多大。來回討論,也請組裝廠的客戶幫忙提供一些整機的測試數據給我們分析,發現可能會有非常少部分的使用者會有感覺到影響,但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感受到。

再來討論客戶組裝的影響,因為失效不管嚴重與否,對組裝廠而言,失效就是失效,我們必須對此先有一套反應措施,讓組裝廠可以繼續生產。」

我們應該要做什麼,來評定風險是高還是低?

學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的時候,有一種評估風險的方法,就是

風險等級=發生的嚴重程度 × 發生的可能性

比方說嚴重程度,被蚊子叮算很輕,分數是1;被腳踏車撞是中間,分數是3;車子撞是非常嚴重,分數是5;可能性,一週一次的分數是5,一季一次的分數是3,一年一次的分數是1。所以如果你一年被車子撞一次,風險等級就是 5 × 1=5,跟一週被蚊子叮一次的一樣分數。

嚴重程度的敘述可以依照公司自己狀況,給予一個比較符合公司狀況的說法,也可以把分數算的更細緻,比如不只1、3、5,而是1~5;發生的可能性也可以將頻率細緻一點,變成1~5。這樣在評定某一個事件的風險等級可以更細緻,從而判斷這個事件算是嚴重還是不那麼嚴重(比起其他事件的分數而言)。但我們處理客訴沒這樣算。

「這時候時間已經經過兩週快要三週,可能原因已經從五個縮小成兩個,而且其中一個的可能性更大。為了盡快提供組裝廠最終的答覆,我們決定同時兵分兩路,一是請供應商找專家分析,二是我們拿可能有問題但還沒壞的產品(同一批次的庫存品)做老化實驗,針對這一個可能性最大的產品做研究。一週之後實驗先結束,實驗的老化條件讓我們可以用統計方式計算平均壽命,終於可以對客戶作完整交代。告知對終端使用者無顯著影響,但已經提供給他們組裝的產品,我們有義務要收回來重工,禁用那個『可能是罪犯』供應商的產品,把產品使用另一個供應商重工給組裝廠客戶使用。

對於客戶,案子在一個月後結束,但對於我們而言,客訴的根本原因,我們在三個月後才知道。但沒關係,客戶安心最重要。」


結語

那一次給我的經驗,是我們如何在尚未得知問題的根本原因之下就可以讓客戶結案。其中最主要的動作,就是我們對於風險評估的素材掌握的時間夠早,提早開始多方面的動作,早一點收割結果,就能將資訊歸納起來,形成正式的分析報告給客戶。並對於客戶幾個層面需求的應對都給予合理的回覆或是支援,讓客訴願意結案,我們就可以沒有時間壓力的細細去分析真正的根本原因。

「根本原因是我們『可能是罪犯』供應商的產品,比起另一個供應商產品,原材料與原材料的附著性有差異,因為我們產品要求比較高,其他人使用沒問題,但用到我們產品時測試的電壓不會有問題,組裝後使用較大電流的測試就會有機率性爆開,而且是極度輕微的爆開,外觀看不到,X-ray也看不到。這不算是設計問題、生產沒問題、檢測沒問題,就是八字有問題。

決策下的好,我們在還沒得知根因之前就禁用,結束跟這個八字不合的供應商合作。」


延伸閱讀:

【8D報告】 - 世界通用的客訴報告範本

目前的人工智慧,如ChatGPT,可以幫助品質提升的程度有多大?

【控制計畫(Control Plan)】描述產品和過程的控制方法,APQP主要文件之一,也是想做好產品的重要文件喔!

【量測系統分析(MSA)的計數型分析】— KAPPA檢定,判定人員的檢驗能力

【統計製程管制(SPC)】— 五大核心工具之一。為什麼一定要用統計來監控生產的製程?單憑SOP或是感覺不行嗎?

【品質事件討論】— 台灣的新北市幼兒園餵藥案,如果是一間公司的品質問題,我們該如何處理?

沒有留言:

About

Pages - Men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