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4月18日星期二

製造產品時,什麼時候需要100%全檢?服務業也可以100%全檢嗎?


名詞解釋

100%全檢,又稱為100% 全數檢驗(100% inspection),是透過外觀、治具、或是儀器等等方式去判定原材料、半成品、或是成品有否符合公司訂下的規格,或是行業訂下的標準。

在電子製造產業,從流程的一開始(與供應商的接口,從入料開始)到流程的結束(與客戶的接口,以出貨為結束),都會有檢查的動作存在。而且視客戶需求、過程或是特性的重要性、良率很差的站別等等因素,都有可能會設置100%全檢


什麼時機會需要100%全檢

在過去工作的經驗中,有幾個時機會運用到100%全檢:

收到原材料時

一般而言我們對於原材料的檢驗都比較偏向於抽樣檢驗,但如果是下列幾種可能,也有機會變成全檢:

最近才合作的供應商

對於品質穩定性還無法掌握的供應商,能夠全檢或是放大檢查數量,能夠減少不必要的變數。

量少價格高的原材料、或是最近剛好有犯規的供應商。

材料如果很貴,或材料如果才出過事情,就盡量在使用之前先判斷能否使用。

由於品質風險大致原則,就是能夠越在前面階段抓到問題,影響範圍越小。能在進料檢驗時期先擋下屬於原材料的問題,對整體產品品質的穩定會加很多很多,很多很多分數喔!

製造過程中

這邊碰到的機會比較多,可以拆成幾個可能原因:

關鍵步驟或是關鍵站別之後

一個產品通常製造過程中都會有所謂的「關鍵站別」,簡單意思是,這一站或這一步驟沒做好,這個產品差不多就毀了,就好比…做菜的「調味」步驟,調錯料、多調別的料,或是沒調料,都會嚴重影響成品的結果。因此在持續生產的過程中,能在關鍵站別之後就做一次全檢,可以對於之後品質穩定有很大幫助。

但由於這是半成品階段,有些半成品就是不適合暴露在空氣中太久,這時候就需要看製程穩定性,或是公司有否其他方法想要保持全檢,或是照比例抽檢。

客戶要求

在產品認證階段時,會有遇到對產品品質要求較高的顧客,翻開我們產品的控制計畫(Control Plan),一一審閱後,要求我們某一站也變成CTQ(Critical to Quality,關鍵品質特性),然後就要求我們用SPC或是100%全檢。

該步驟或是站別的輸出很不穩定

產品的生產良率會影響公司獲利。如果製作一個產品需要10個步驟,其中9個步驟表現良好,但就是有一個步驟總是出問題,那在最根本的原因被找出,並且輸出的水準穩定之前,這一個步驟就非常建議加入100%全檢。

成品完成後

產品完成後,通常都會做一次100%檢測。如果產品屬於外觀件,那就量測必要的幾個尺寸,以及外觀檢查;如果產品有功能性,除了尺寸量測,也會需要有功能的測試,功能測試比如是機構的功能或是電子特性功能等等。

雖然大多數電子產品在製造完成後會有100%全檢,但一般所謂的全檢,都會是關鍵功能或是比較低成本的方式進行。因為除非我們可以將全檢自動化,不然全檢很耗費人力、物力、時間和金錢。但有幾個可以想像的狀況,是建議不只100%全檢,最好還可以將檢驗項目放大,多一點防護,以免公司受到無法接受的代價。例如下面幾種情況:

新產品小量試產時

與客戶合作到了試產階段,表示離量產又靠近了一步,恭喜恭喜。

但試產階段,試從工程樣品到量產的中間階段,表示製程和生產人員要進入這個專案,與研發人員討論如何將工程樣品量產化。這個階段有新的設備會使用,新的參數組合被使用,可能也會有新的人員加入生產過程。在這種全部都很新穎的階段,100%全檢的檢查項目最好多一點,才可以從這次的小量試產中得到數據化的依據,看製程流程中的什麼參數需要再調整,以達到可以量產的準備。

維修代價大,或是違約風險高

如果公司的產品很貴,或是你有跟客戶簽下很恐怖的合約,那你在最終檢驗,或可以的話在關鍵站別之後,都設置一個放大版的100%全檢。

公司沒有能力控制製程過程

這說起來有點難過,但現實是很多公司都是如此。不是每間公司都會有自己的實驗室,高自動化的機械設備,以及能力出類拔萃的研發與製程人員。

因此當產品生產完成後,我們只能靠最終檢驗擋下來。公司可以衡量一下人力與時間,把成品的最終檢驗當作是守門員,破網了之後的下一次失誤就是發生在客戶身上,可以嘗試再加嚴一點公司訂下的規格,當最終檢驗規格,減少變異,就可以減少市場退貨造成更大痛苦的次數。


100%全檢可以取代SPC嗎?

簡單說明一下,SPC是用管制圖在觀察過程的穩定性,而100%全檢是確認合不合格。

我們從關鍵特性得到一個Cpk值。以正常產業要求是Cpk > 1.33可接受,但需要改進;Cpk > 1.67是普遍的達到多數客戶標準。

Cpk如果夠高,其實就不用SPC,而是可以抽檢或是100%全檢;

Cpk如果不高,SPC也沒用,但就必須要100%全檢。

所以以實用性而言,防呆>100%全檢>SPC,無關優劣,但是雖然100%全檢的實用性比SPC高,兩者其實完全不衝突,同一個站別或是步驟,可以兩個都做。


100%全檢可以說撤就撤嗎?

簡單舉例,餐廳如果換了外場人員,整個餐廳的氣氛可能會有所改變;餐廳如果換了內場人員,餐點的味道也可能會略有不同。同樣的道理,檢驗人員或是檢驗設備就像是餐廳內場人員,而且檢驗頻率就像是香料的品牌,改變檢驗的頻率會直接影響產品的品質(餐點的味道),最好不要說減少就減少。

如果想要將原本過程中的某一個100%全檢,降低變成抽檢,我建議是要有計劃的縮減,逐步的抽檢,並且在縮減過程中監督成品的良率有沒有受影響。


服務業可以100%全檢嗎?

服務之於產品的差別,是很多服務是無形的,比如保險業的服務人員,提供的是專業建議,販售的是無形產品。但這些專業建議該如何檢查,或是無形的產品該如何檢查,我想了想,覺得服務業應該是要分成兩個面向:

實體面

比如服飾店的衣服、餐飲店的餐點,這些實體的商品還是有形產品,如果你有介入製造的過程,可以參考文章前面的內容;如果你沒有介入製造過程,比方你的服飾是從國外代理進來,那至少你可以對買來的服飾做100%全檢或是抽樣檢查,這也是對你自己的保障。

如果你買的商品包裝完整,在販售前無法開封,那我相信你的供應商會給你足夠的保障。

無形面

比如保險人員的販售過程、外場人員的點餐過程,這些服務無法檢查,但需要的是足夠的訓練,比如公司的教育訓練、公司委外的職能訓練、公司強調的文化等等。

如果販售的產品本身是無形的,比如保險商品、手機遊戲,就也可以再執行檢查了。

總歸而言,100%全檢是一個耗時耗力的方法,但可以保障產品的品質水準,雖然聽起來很土,但不管是用人力檢查,或是用自動檢查,100%全檢還是目前很主流的一種預防方法喔!


延伸閱讀:

進入品質系統的敲門磚 - 【流程圖(Flow Chart)】簡單使用教學

【IPC-A-610 電子組件的可接受性】– IPC 發布的使用最廣泛的標準,電子產品製造中不可或缺的品質標準指南

【防呆(Poka-Yoke)】– 產品設計階段時越多越好,也是品質改善的最高境界

【最佳品質代表】美國連鎖墨西哥餐廳 Chipotle 

【風險評估】- 碰到重大客訴的基本處理方法



沒有留言:

About

Pages - Men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