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5月13日星期六

【DFMEA(設計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)】— 五大核心工具的FMEA應用在設計階段,也可以應用在製造業以外的產業嗎?

 

在以前公司安排的很多次教育訓練中,有一個讓我們當時品質部門一夥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訓練。那是對於汽車行業的著名品質管理工具 — 五大核心工具(APQP、FMEA、MSA、SPC、PPAP)的教學。在上課之前,我們大概知道APQP包含一整個從產品發想初期到正式生產,過程中會有FMEA、MSA、SPC的應用,然後PPAP算是供應商提供給客戶一個前面流程集大成的文件包。沒想到上課開始後,老師在DFMEA這個文件就說了兩天半的時間!不說到底DFMEA為什麼這多東西可以講,但兩天半講一份表單如何應用,你就可以想像DFMEA在車用產業的重要性。

我當然不可能像老師一樣強,但是坦白說,也沒必要讓你知道太太太深的學問,畢竟我希望的是可以讓品質工具發揚光大到各行各業。話雖如此,我還是會從熟悉的電子製造業角度出發來說,晚一點我們再換換產業別試試看。在此之前,你可以瞄一下FMEA是什麼。

前情提要:FMEA(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)】— DFMEAPFMEA之前,先讓你知道FMEA是什麼,為什麼越來越被重視?


什麼是DFMEA(Design FMEA)?

DFMEA,屬於產品設計時會應用到的FMEA,是一份專門關注「因為設計引起與產品功能有關的潛在失效模式」的文件。所以不只在新產品開發時會用到,現有產品的設計修改、現有產品的設計用到新的產品…都會用到。大體而言,對於「設計」有新內容的時候,DFMEA就會出現。

用新產品開發來說明

在新產品開發的流程中,我們一開始會有來自於客戶或是市場調查得到的需求,大家討論後進行可行性評估,然後計畫開始,研發也開始設計。與客戶來回試搓後設計完成,製程人員與生產人員開始嘗試把研發的樣品達到量產標準,然後產品驗證沒問題,開發完成,順利上市!

那你猜猜看,DFMEA是從何時開始準備呢?設計完成後嗎?還是一邊設計一邊準備DFMEA?

答案是,從計畫開始,就同時開始準備DFMEA,一直寫到設計完成,DFMEA的初稿也會完成。為什麼是從計畫開案就開始,是因為計畫開始時,我們已經知道我們要做產品的功能,比方說我們已經知道這次要做一台跑車,即便還不知道這次要的引擎、形狀、電動車還是燃油車,但我們會知道它會有的功能以及要求,這樣就足夠開始。

何謂功能?

借用之前上課時老師的一個很酷的案例:水瓶是我們這次要開發的新產品,一個水瓶的瓶蓋,功能會是什麼?會是不漏水嗎?答錯嘍。「不漏水」是水瓶(產品本身)的功能,瓶蓋(零件)的功能是孔徑大小和材質。

在想像功能,可以想你這個產品主要功能、次要功能、客戶期待功能、或是有沒有驚喜功能。除了本身功能之外,安全性、法規、可靠性等等也可以算是功能,比方說無尖銳形狀、不會釋放有毒物質如塑化劑、用力搖晃水瓶也不會漏水。

何謂要求?

功能敘述的是一個概念,要求就是把概念細化成一個指標。

比方說,功能是可以車子高速行駛,要求可以是達到時速250公里,或是功能是用力搖晃水瓶不漏水,要求是用力搖晃7000次都不會漏。


DFMEA與PFMEA的關係

產品開發的流程中,設計單位準備DFMEA,設計完成之後,製程和生產人員加入讓樣品可以量產化,生產的流程圖因應而生,PFMEA也順著流程圖出來。

雖然DFMEA主軸是結構,PFMEA主軸是流程,但由於DFMEA會產生特殊特性清單,也會傳遞一些高風險而且屬於PFMEA的責任,所以PFMEA還是會從DFMEA文件得到部分資訊。比方產品有一個功能極度重要,那生產到這一個環節時就必須得到高度關注。換句話說,DFMEA識別出特殊特性之後,PFMEA需要考慮過程中控制的方法。

但因為DFMEA和PFMEA有根本上的差異,DFMEA不需要依賴PFMEA來幫忙預防或是偵測問題,算是一種各盡其職的概念。況且DFMEA本身機密程度很高,不要說給客戶,有時候公司內部可能連自己員工都不會完全揭露


如何開始DFMEA?

DFMEA要先從結構下手,趁這個機會我也想試試看寫一個水瓶的DFMEA。所謂結構,你可以用元件 + 接合處,比方說原子筆是一個系統,子系統就會有筆芯、筆帽、還有它們的接合處。同樣的邏輯,你可以再對子系統做拆分,如果子系統本身就無法再拆分,那就停下。

【DFMEA(設計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)】— 五大核心工具的FMEA應用在設計階段,也可以應用在製造業以外的產業嗎?-結構

寫完結構之後,我們就直接從剛才提到的功能以及要求開始。

【DFMEA(設計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)】— 五大核心工具的FMEA應用在設計階段,也可以應用在製造業以外的產業嗎?-功能

接下來就是重點,想失效模式(終於和FMEA扯上關係了)。

【DFMEA(設計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)】— 五大核心工具的FMEA應用在設計階段,也可以應用在製造業以外的產業嗎?-失效模式

不過在思考失效模式之前有一個邏輯要教你一下,系統會帶出系統需要的功能,系統功能也與是失效的影響有關聯。子系統功能與失效模式有關連,而元件或是接合處,就是失效發生的原因。這樣聽有點模糊,我把上面的表格合在一起你就會明白。

【DFMEA(設計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)】— 五大核心工具的FMEA應用在設計階段,也可以應用在製造業以外的產業嗎?-合體


失效模式基本觀念

第一個觀念:假設失效都一定會發生

雖然都是不確定是否一定會發生,我們在想這這些潛在的失效模式時,要先假設它是一定會發生,之後我們才討論要用什麼方式讓這個失效消失或是降低發生機率。

第二個觀念:描述失效發生的現象

思考失效模式時,要寫出的是失效的現象,不要單純的去想要求的反面敘述。

第三個觀念:可以反思功能與要求的具體性

一個功能可能會有多個失效模式,但如果你可以針對一個功能想出非常多個原因,那表示這個功能的要求可能太籠統

第四個觀念:不要腦補失效造成的影響

發想失效模式,都要假設問題是獨立發生的,只要想這一個失效發生時,它會導致產品本身的最嚴重後果就好,比方瓶身標示不清楚,最嚴重就是客戶看不清楚。不用自己腦補故事後續的發展,比如使用者會不會看不清楚,導致低頭一直看,闖紅燈被車撞到。


如何發想出失效模式?

第一個方向:功能的不正常運作

比方說功能喪失、時好時壞、提前啟動我們需要的要求等等。

第二個方向:產品技術要求

比方說水瓶需要耐高溫到70C維持8小時不會變形,失效模式就會是「高溫產生變形」。

第三個方向:可靠性

比方說用力搖晃 5000下不會漏水,失效模式就可以寫「接口處鬆脫」,但記得不是「未達 5000下就漏水」,因為這樣就變成要求的反面,會違反基本觀念第二項。

這邊附帶提一下功能的失效模式,以及可靠性失效模式的差異。

功能失效:

一開始就出問題,假設結構都沒問題。比方說斷裂、變形、漏水。

可靠性失效:

用一段時間後才出問題,可以假設所有結構都可能出問題。比方說磨損、變色、信號下降。


失效原因

簡單的說,從上圖的「元件或接合處功能與特性」去想原因,但一個大重點:永遠都是批評自己。你可以想客戶使用不當、客戶期望太高、客戶沒有讀說明書,但都要用責備自己的角度當原因,很自虐的感覺,但事實上就是我們為客戶想的還不週全。

你也可以想產品的元件或是接合處本身問題,比方說標籤和載體的搭配,或是比方說我們設定的要求一開始就不合理(設定不足、不周全、過低等等),或是比方不同供應商提供同一個瓶蓋,但各家水準就不一致。

喔,想到另一個重點:失效原因是要可以控制的,不是光是責怪就好。比方說容易漏水,不要說是瓶身跟瓶蓋搭配不良,可以說是配合間隙過大,或是間隙過小。


發想完失效影響、失效模式、與失效原因之後呢?需要設法控制它們

在DFMEA文件中,設計控制有兩種方式

現行設計控制(預防)— 針對失效原因

預防措施是針對失效的原因,比方上面範例中水瓶標籤不清楚的原因是油墨選擇不當,那預防控制就是針對「油墨選擇不當」這個原因做預防,比方我們透過先前產品類似的失敗案例當參考,可以找到比較穩定的油墨材料。此外,在DFMEA裡面預防措施的涵義,是利用一個方法預防或是降低原因發生的機率,不一定真的保證能夠到消滅原因的程度喔!

比方說結構性或是顏色區分的防誤措施、參考設計標準、行業間的標準、曾經發生過案例的報告結果、偷看競爭對手的做法、軟體輔助、樣品試驗等等。

還有一點補充,有預防措施很好,但不見得一定會能夠有,如果你的DFMEA裡面失效原因對應的預防措施可以填到70%以上就很好了。

現行設計控制(探測)— 針對失效模式,或是失效原因

探測措施可以針對失效原因,也可以針對失效模式。在DFMEA裡面探測措施的涵義,比較像是我們做一件事情,達到發現失效模式或是失效原因的效果。最常使用的方法,就是透過試驗。而且因為DFMEA的探測措施是討論探測風險的能力,不是探測能力的強弱,以這個邏輯,我們一定會希望探測措施在越早執行越好,越早執行表示對我們的風險越低。

比方說我們能夠在初期樣品階段的試驗就能夠探測出「標籤不清楚的問題」,那風險就會比我們到最終設計的試驗抓出來的低。


結語 — 結構、失效模式、設計控制都想完了,剩下就是優化它

正規DFMEA會教我們SOD(嚴重度、發生率、探測度),嚴重度是給失效影響打分數、發生度是給失效原因和預防措施打分數、探測度是給探測措施打分數。

我們會針對三個級數相乘,分數最高的優先改善。但如果我們自己使用,我們可以不要幫他們打分數,你可以先憑感覺去改善你認為最優先被改善的幾個。

DFMEA的功能,對我而言是Make the right thing,做出正確的事。在產品或是服務開發的初期就想出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,然後透過預防方法和試驗方法降低失效出現的機會,會比亂做一通以後讓整個公司幫忙擦屁股來的好喔!


延伸閱讀:

品保工程師好不好?過來人的職涯推薦

【隱藏性品質成本】鮮為人知,但超級重要的一種品質成本

【帕雷托圖(Pareto Chart)】-品管七大手法,讓公司可以持續改善的好幫手

【魚骨圖(Fishbone Diagram)】品管七大手法,視覺化找出問題的原因,也是8D報告好幫手喔!

【防呆(Poka-Yoke)】產品設計階段時越多越好,也是品質改善的最高境界

Kaizen持續改善】— 提升工作效率,不只是說說而已。如何使用我來教教你!


沒有留言:

About

Pages - Men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