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7月25日星期二

【RMA 退貨授權】— 品質部門最接近公司財務的一次。讓我們超越退貨,深入了解RMA的雙重價值 — 滿足顧客與減少公司支出

名詞解釋 

RMA 是英文 Return Merchandise Authorization  Return Material Authorization 的縮寫,中文意思為「退貨授權」或「退料授權」。在產品販售的生命週期中,RMA 基本上會從量產開始,因為牽扯到公司聲譽、公司獲利、產品品質,算是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流程。

而 RMA 的發生,是當顧客購買一個產品後,如果產品有任何瑕疵、故障或不正常的情況,他們可能會想要退貨、更換或維修。這時,廠商或供應商就會透過 RMA 流程來處理這一位顧客的需求。

雖然各家廠商的方式不同,但 RMA 時常會跟 CAR 有相關聯,這我後面會說到。


RMA 一般流程

方才說到 RMA 隨廠商不同而會有不同的流程,其實顧客不同,或是產品種類不同,也都會有差異。這是你可能可以想像的一般流程,我稱為流程 A:

流程 A:想像中的 RMA 流程樣貌

顧客聯繫廠商或是供應商

顧客通過聯繫客服或填寫相關表格等方式,向廠商或供應商申請退貨、更換或維修產品。

獲得 RMA 號碼

廠商或供應商在確認顧客的申請後,會為顧客提供一個唯一的 RMA 號碼,以便識別和追蹤該退貨或維修的產品。

回收或更換產品

顧客使用 RMA 號碼將產品寄回供應商或製造商,然後供應商或製造商會進行檢測和確認。如果產品符合保固或退貨條件,供應商或製造商會進行退貨、更換或修理。

回應結果

供應商或製造商在處理完 RMA 流程後,會將處理結果通知顧客,並根據情況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。


接下來是流程 B,也就是我之前公司會使用的流程:

流程 B:多用在價格偏低的零件或電子元件

顧客聯繫廠商或供應商 + 獲得獨一無二的紀錄號碼

同樣都是連繫,但是其實顧客會有兩種需求。如果他們很在乎我們產品的分析結果而不是這個產品本身的價值,他們會用 CAR 的需求,那我們的客服人員就會開一個獨一無二的 CAR 號碼,讓這個有異常的產品寄回來給我們品保部門作分析;如果顧客沒有那麼那麼在乎分析結果?那他們就會申請 RMA 的需求,東西還是會寄回來給我們品保作分析,但差別在於:

CAR 需求來的不良品分析,顧客不一定會要求補貨或是 credit note。

RMA 需求來的不良品,顧客肯定會要求補貨或是 credit note。

分析結果

當我們收到 CAR 開頭的不良品分析,不會因為顧客不需要補貨 / credit note 就先開心一下。有時候顧客開 CAR 請我們分析,確認是我們的問題之後,會延伸出整個批次性的退貨,或是對於整個批次的風險評估報告。

結論,對於零件或電子元件的品保部門而言,收到 CAR / RMA 的概念其實差異不大。


流程 C:多用在價格偏高,數量偏少一些的模組、PCBA

模組或是 PCBA 廠商的顧客通常會是組裝廠或是系統廠。雖然這些顧客的很多規模都很大(台灣知名的電子五哥),但組裝人員的破壞力還是十分驚人。

在正常的採購合約,或是私下感情不錯的廠商,他們就會支援一定比例的備品當作 RMA 換貨使用,比方訂單數量的千分之一,或是實收實退,就看廠商和這些組裝廠 / 系統廠習慣怎麼合作。

以我片面碰到的經驗,這些層級的顧客,日常組裝小失誤會麻煩你補補貨就好,相安無事;但如果是連續發生同一種產品異常,或是來自於終端客戶退貨,那大家壓力就會倒過來廠商的品保這邊,這時候就是 CAR 時刻, RMA 怎麼處理就看 CAR 的分析結果。

所以對於模組或是 PCBA 廠商而言, RMA 就真的會和電子元件廠商處理方式比較有差異。


RMA 對顧客的功能

對於部分顧客而言,他們的績效目標就是非常高的生產良率,所以多數產品發生異常,不管是否是廠商的問題,運費需要廠商吸收,也常常會要求一個好的產品再寄回去。

當然這會有點霸道,但廠商的業務端也通常會因此而稍微抬高一點產品售價,補足這未來的成本。

對我接觸 RMA 這麼久的經驗,我覺得 RMA 對外而言有一個大要點:

增加顧客滿意度

不管這次退貨的是否回我們公司的大客戶,RMA本身處理的細緻度,就可以讓顧客的 SQE 跟採購感覺到我們對他們的真心誠意。運費要我們付,好啊,東西都是你們弄壞的,沒問題,要我們賠給你,當然嘍!

只要數量少少,能夠滿足顧客生產順利,RMA 的多付出一點小惠或是多付出一點努力,可以讓你之後跟顧客的 SQE / 採購 / 研發等等人員培養出一點點感情,這對之後不幸出大事情時,會很有幫助。

切記,但不要讓顧客予取予求,該怎麼拿捏有點不科學,但大方向就是支援顧客的順利生產為主,然後不要被當成呆瓜,該教導顧客就要教。


RMA對公司內的功能

統計的有用資料

RMA 的退回,不管顧客在不在乎異常品的分析結果,我們身為品保都應該要去分析,嘗試找出異常的原因。

這個的好處是,比方說我的顧客常常會弄壞我們產品,數量不算多,我們可以知道產品生產本身算正常。如果產品定期都有10個顧客購買,只有 1 個顧客時常抱怨問題,恩,你知道的。

不代表一定是顧客使用有異常喔,可以當初在設計就有瑕疵了。

再次證明設計階段對於品質的重要性,有興趣請參閱 DFMEA 文章 ~ 

工廠或是供應商管理

相對的,即便顧客不在意異常品的分析結果,但我們自己分析發現有些不對勁,這時候品保就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,不管產品來自於自家工廠或是供應商,我們可以開始追蹤批號、查閱生產紀錄、機台維修紀錄、尋找可疑因素、驗證根本原因、持續改善等等。

RMA 是一個偏向壓力較小的持續改善資訊來源,有時候也可以看到未來的風險,這些分析的結果對於未來新產品開發或是預防改善都是很好的養分。



延伸閱讀:

8D報告】 - 世界通用的客訴報告範本

FMEA(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)】— DFMEAPFMEA之前,先讓你知道FMEA是什麼,為什麼越來越被重視?

DFMEA(設計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)】— 五大核心工具的FMEA應用在設計階段,也可以應用在製造業以外的產業嗎?

【帕雷托圖(Pareto Chart)】-品管七大手法,讓公司可以持續改善的好幫手

【魚骨圖(Fishbone Diagram)】品管七大手法,視覺化找出問題的原因,也是8D報告好幫手喔!

【防呆(Poka-Yoke)】產品設計階段時越多越好,也是品質改善的最高境界

【零缺陷 Zero Defects】— 品質界的珠穆朗瑪峰,一個難以觸及的領域,但我們該不該也嘗試登頂呢?

【品質心靈雞湯】— 如何了解品質?對於各行各業都十分通用的基礎品質入門觀念

【品質的心靈雞湯】品質好可以賺錢嗎?

【品質心靈雞湯】— 聽品質還是聽客戶的話?小孩子才做選擇,我兩個都要!


沒有留言:

About

Pages - Men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