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以前一開始進入品質部門,主管交辦的除了支援品保工程師、有害物質管理、材料宣告書內容大整理等等內部作業,還有一個就是看可靠度測試報告。
電子元件的測試項目玲瑯滿目,其中就有一個有困擾過我:溫度循環…溫度衝擊…它們的差異在哪裡呢?
名詞說明
溫度循環測試(Tempurature Cycling Test,可以簡稱 TCT)
常用的的國際規範是 JESD22-A104,重點在於溫度變化(Ramp Time)可控制。
註一:ramp time 的量測,是先把最低溫到最高溫切十等份,然後量測90% ~ 10%的溫度區間的爬坡率。不是量測從最低溫到最高溫的爬坡率。
註二:元件通常不在乎 Ramp Time,有內部連接(interconnect)的產品才會需要注意到。
以下是 AEC Q-200 E 版本第 14 頁的截圖,給電容元件。
以下是 AEC Q-200 E 版本第 14 頁的截圖,給電感元件的,差別只在最低溫的極限。
溫度曲線圖跟下面要介紹的冷熱衝擊不太一樣,但因為 JESD22-A104 文件不是公開文件,就不好意思放在這邊。有興趣請上網搜尋「JESD22-A104」,然後看圖片,你會看到有點像是鯊魚鰭的曲線,那就是了。
冷熱衝擊 / 溫度衝擊測試(Thermal / Tempurature Shock Test)
常用的的國際規範是 MIL-STD-810,2008 年的 G 版是在 METHOD 503.5,2022 年的 H 修正版則搬家到 METHOD 503.7。我們就以 2022 年的 MIL-STD-810H METHOD 503.7 為準吧。
冷熱衝擊主要功能之一,在於可以測試熱應力。但近期因為專家們討論 TCT 所產生的熱應力,足以滿足熱應力測試需求,在 AEC-Q200 E 版(2023 March 20th 出版)冷熱衝擊被無情的移除了。
咦?那我是不是已經說完了 XDD
現實中常用的測試條件
回到現實世界,其實我們不會很常看到上面的測試條件,而是比較常看到類似下方的測試條件:
溫度循環
設定每分鐘 5 ~ 15 度的溫變率,設定停留時間,設定幾個循環或是總測試時間。
這個比較沒有問題。
溫度衝擊
設定每分鐘 20 ~ 40度或是更嚴格的溫變率,設定停留時間,設定幾個循環或是總測試時間。或是有人會設定高溫與低溫,然後直接設定幾分鐘一個循環,比如 20分鐘一循環,總共 1,000循環。
但我們就比較少會看到真正的瞬間升溫和瞬間降溫。
目前市面上有兩種冷熱衝擊試驗機台,一種就是只有一個烤箱在裡面,這樣的機台只能做逐漸升溫或是逐漸降溫;另一種是雙槽式機台,產品在裡面就可以像是做升降梯一樣直接從極高溫到極低溫。
從國際規範 MIL、JIS、EIC都有提到過 transfer time 小於 1 分鐘或是小於 10 秒,這種在可以瞬間升降溫的機台才能達到。
我們期待從這兩個測試檢驗出什麼結果?
溫度循環
對模組或是成品,主要是環境模擬老化測試、焊接、應力壽命(Strife test)。
溫度衝擊
主要是模組或是成品的加速壽命試驗。
也可以測試複合材料,測試看在快速經高溫 - 低溫所能忍受的程度,確認產品在經過急速的冷熱衝擊後,產品內部會不會因為熱漲冷縮產生異常,比如說膨脹係數不一樣的接合處有剝離、龜裂、短路。
在模組或是成品的可靠度測試,有時會以系列測試來更貼近真實的使用情境。
比如我們的產品會通過海運、陸運、然後再交到客戶的國家、客戶安裝的環境、然後客戶使用時會有的作業溫度,我們就可以安排比如鹽霧實驗、溫度循環、震動測試、溫度衝擊等等的系列測試,讓我們的同一組產品經過這些試驗,然後做試驗前後的外觀 + 功能檢驗,確保我們的產品交付給客戶可以安穩的過上幾個春秋。
延伸閱讀:
【最佳品質代表】— 迪士尼樂園 Disneyland,或是更大的 — 華特迪士尼世界 Walt Disney World,它的神奇魔力在哪裡?
【可靠度測試】— 什麼是可靠度測試?我們可以透過這些測試得到什麼呢?
【稽核三部曲:第一者稽核】— 又稱內部稽核,內部稽核在做什麼?該怎麼執行呢?
【稽核三部曲:第二者稽核】— 又稱供應商稽核。供應商稽核在做什麼?該怎麼執行呢?
Takt Time vs. Cycle Time — 理解兩者的差異,以及如何使用來優化流程與品質控制
【流程圖(Flow Chart)+ 標準作業程序(SOP)】— 拿鍵善良房的究極甜點「黑糖葛切」當範例
【零缺陷 Zero Defects】— 品質界的珠穆朗瑪峰,一個難以觸及的領域,但我們該不該也嘗試登頂呢?
【Approval Sheet 承認書】樣品承認書、產品承認書、零件承認書,它們的目的是什麼呢?給你一個常見範例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