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— 巧合中的啟發
因為家裡的宗教信仰,我從小就接觸佛教經典。小時候,為了降低入門障礙,父母給了我和手足各自一本經典誦讀,我當時讀的是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,對其他佛經並不熟悉。直到前陣子,母親介紹我閱讀《金剛經》。
初讀時,我並沒有特別感受;然而,兩個月後的一次空閒時間,認真地再讀第二遍,我驚訝地發現,《金剛經》的許多概念竟與我日常工作中接觸的「品質管理」有著巧妙的相似之處。
正當我思考如何將這些想法整理成文時,偶然間看到了 Youtube頻道「腦洞烏托邦」對《金剛經》的介紹。影片中,Youtuber小烏深入淺出的解釋,進一步加深了我的共鳴,才寫出這篇文章。如果你對這部影片感興趣,可以在 YouTube 搜尋:「重磅證據!我們都被困在了焦慮內耗的虛擬世界里,擺脫苦難、人生開掛的密法就在這部佛經里!金剛經的啟示 [She's Xiaowu 小烏]」。
《金剛經》的概要簡述
《金剛經》的全名為《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,從梵文直譯可理解為:
- 金剛:能穿透一切的迅猛閃電;最堅固的鑽石。
- 般若:大智慧,指明白世間一切道理。
- 波羅蜜:到達彼岸,意指超越煩惱與執著。
這部經典透過釋迦牟尼佛與須菩提之間 32 次的問答,闡述如何修行「般若」,超越執著,達到解脫境界。經中強調破除四相,並以最後的經句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提醒我們世間萬物無常,應以無執著的心行事。
有趣的是,這些概念與我對於品質的核心理念有許多相似之處。
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—
品質的靈活之道
《金剛經》中說: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」提醒我們不要執著於固定形式,而要保持內心的靈活與清明。這與我心目中的品質管理原則不謀而合,也就是避免僵化思維。
無論是 ISO 9001 還是六標準差(Six Sigma),成功的品質管理不一定是要墨守成規,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。
例如,當生產線出現異常時,若過於拘泥於公司現有的標準作業程序(SOP),可能會錯失真正的問題根源。品質人員可以從「有所住」,也就是從現況去蒐集資訊,放下預設立場,透過數據與現場觀察,找到問題的根本。
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—
調查表面事件後的真正原因
經文又云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」說明的是,表面現象往往不可靠,必須深入探究真相。在客訴處理中,這一點尤為重要。
舉例來說,客戶的投訴可能只是表面症狀,而真正的問題可能來自流程設計或供應鏈管理。如果我們只針對表面現象做修正,比如說作業人員失誤,而不進行「真正的」根本原因分析(Root Cause Analysis),問題仍會不斷發生。
品質管理的關鍵,在於看穿「相」的假象,找到問題的核心,才能實現真正的改善。
「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」—
無我精神
經文提到:「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」這強調放下自我與分別心。在品質管理中,我們重視的是團隊合作與客戶需求為中心,而非個人的榮耀。
當我們致力於提升品質時,真正的目標不會是一個人的功勞,而是整體流程的順暢與客戶的滿意。這種「無我」的精神,其實也是全面品質管理(TQM)的精神。
「度一切苦厄」—
品質的終極使命
品質人員的最終極目標,其實就是消滅自己的工作。
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,是為了減少錯誤、提升價值,讓使用者免於困擾。例如設備運行穩定、產品可靠耐用、服務順暢無瑕,企業就可以大幅度地避開不希望發生的事情。
但現實世界中,每當我們有新的產品計畫、新的人員加入、新的事情發生,每一個變化就會影響公司的運作,連帶的就會影響輸出的結果。我們品質人員,總歸而言就是一直在變化中嘗試穩定這個平衡,所幸變化一直在發生,所以品質人員還是一直保有工作 XD
結語:品質即當下(此刻)的修行
《金剛經》教導我們放下執念、洞察無常、超越表象,並以無我之心專注當下。品質管理則提供我們建立規範、步步精進的方法。兩者看似無關,卻殊途同歸。
經云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這不僅揭示世間萬物的無常,更強調因無常而應專注當下。過去已逝,未來未至,執著於過往或妄想未來皆無意義,唯有當下最為真實。
真正的品質管理之道也是如此,在於全神貫注於當下的每一項任務——當下的分析、當下的行動、當下的改善。或許,品質管理本身就是一場修行,在數據與流程中尋找真相,在挑戰與改進中淬煉心性。
下次面對品質挑戰時,不妨以《金剛經》的智慧應對:靈活分析、洞察本質、無我合作,並以當下的專注解決問題。品質,不僅是技術,也是一種心法。
延伸閱讀:
【品質管理系統】—
ISO9001:2015 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很多企業都喜歡拿它來打廣告?它可以幫助我們嗎?
【品質管理系統】— ISO9001:2015 的關鍵步驟,帶你走走
ISO9001 條文的捷徑
【品質管理系統】— ISO9001:2015 第 9.1.2 節 「顧客滿意度」,推動進步的核心之一
【Traceability 可追溯性】— 想管好你們家的產品品質?先做好生產紀錄表吧!
【標準作業程序(SOP)】— 如果說流程圖是進入品質領域的敲門磚,SOP就是讓品質變好的銅牆鐵壁
【FMEA(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)】— 談DFMEA和PFMEA之前,先讓你知道FMEA是什麼,為什麼越來越被重視?
進入品質系統的敲門磚 - 【流程圖(Flow
Chart)】簡單使用教學
【控制計畫(Control
Plan)】—描述產品和過程的控制方法,APQP主要文件之一,也是想做好產品的重要文件喔!
【品質事件討論】— 深海挖礦(Deep Sea Mining)的不可逆風險|我們應該要盲目追求營利,而肆虐海洋嗎?
【品質事件討論】— 當大家都在關注碳權交易所,身為市民的我們可以同步做什麼?
【DOE 實驗設計】 — 淺淺淺談 DOE,讓不屬於研發領域或是相關領域的你,也可以一窺究竟該怎麼使用這有趣的工具
【Try and Error 嘗試錯誤法】 — 淺談 Try and Error,我知道你知道這名詞,但我教你如何用的更科學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