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

【EOL管理】— 產品生命週期到了最後,品質部門應該支援到什麼程度?

前言

除了少部分我真的是衷心佩服的產品,比如可口可樂、Oreo 餅乾、IKEA經典四方形邊桌、或是道地台灣味的藍白拖鞋,它們感覺到我以後孫子都老了還是會很暢銷。除此之外,很多市面上的產品,其實都會有所謂的「生命週期」。

如果我們從維基百科搜尋「產品生命週期」,它說的是新創、成長期、成熟期、最後是衰退期。衰退期就是因為這個產品已經無法在市場上生存,沒有人願意購買,就會慢慢的在某一天退出市場。這不只是在說我們熟悉的 B2C 產品, B2B 產品也都會有類似的步調。以我比較熟悉的電子產業而言,「產品生命週期」會從客戶需求 → 確認規格 → 迭代模型 → 試驗生產 → 量產 → 停止生產,而停止生產也就是 EOLEnd of Life,生命週期終止)

我過去待過的公司就有碰過很讓人燒腦的 EOL 環節,其中一個是這樣:客戶名氣很大,量產後這個客製化的客戶產品銷售數量卻很少(比方客戶喊一年100萬套,但最後只下單1萬套),但EOL 又要叫我們免費支援備品…整個合作過程其實大家都在受折磨,被吃乾抹淨的感覺真的不舒服。終於到了 EOL,坦白說大家都鬆了一口氣,除了品質部門,因為我們會需要支援到 EOL 之後一段時間才退場。

這時候到底品質部門需要支援到什麼程度呢?我們應該被占盡便宜之後還要免費送備品嗎?

 

產品即將進入EOL,品質部門需要做哪些準備?

當產品準備要「退休」時,我們品質部門會有許多動作要開始安排。最主要的會有這些:

備品庫存管理

·       以過去數據當數量準備的依據:仔細分析過去的維修數據,預估關鍵零件(監視器產品如感測器、電池、儲存模組)和易受損物件在產品保固期 + 後續1-2年的需求。與供應商確認零件供應計畫,若供應商有停產風險,需提前採購或驗證替代品。

·       可以的話,盡量不是整套準備:重點在易受損物件,椅子產品如椅輪、氣壓棒、扶手。企業客戶(如辦公室採購商)常要求5-7年的備件供應,需與供應商簽訂長期協議,同時注意儲存成本,因為零件體積較大。

·       庫存放哪邊也是一門藝術:如果客戶在全球各地,要嘛可以選擇幾個物流樞紐放庫存,省下運輸費,或是就近在辦公室附近租倉庫,看哪一種放置方式比較適合你們。

最終批次品質管控

最後生產的一批產品,可能因為前幾次的下單頻率已經降低,或是基於其他原因,有時候作業人員的螺絲比較鬆,真的就比較容易出問題。我們不需要對於最後一批產品進行特別嚴格的測試,我們需要的是保持原本一貫的專業,付出跟之前同樣的心思就好。

其次,把檢驗記錄存好,像護身符一樣,能少點爭議。

客戶通知與溝通

·       提前通知:通常我們會提前 6 12 個月透過正式管道(電子郵件、官網公告)通知企業客戶,清楚說明最後訂購機會(Last Time Buy, LTB),有些公司也會在份通知順便說備品供應期限(例如3年,非電子產品可能…5年?)。

·       別急著答應客戶最後的要求:如果你是小公司,最初的合約最好可以寫清楚保固和備品政策。如果大客戶要額外好處?可以幫忙就幫,沒辦法幫忙,就禮貌說資源有限,先內部討論好再回,別被逼著亂答應。

·       保存檔案:ISO9001 有建議保留文件檔案,一般而言是保存三年,但我建議是保存到EOL後的保固結束。比方說,你們提供的是 5 年保固,那這個產品的(生產紀錄或是溝通記錄等)檔案最好保留 6 年。

 

客戶使用產品的習慣很差,一直到了專案尾聲還沒改

比方說,客戶常常把產品用壞(像把攝影機裝在超熱的地方),然後找你要分析要備品:

責任劃清楚

拿出我們的規格書、說明書、或是安裝指引。這些文件得寫得明明白白,比如「別把攝影機放高溫或泡水」。客戶沒照做壞了東西,拿文件出來,婉拒提供免費備品。或是列出Q&A,最後一題是說清楚「不當使用不在保固範圍內」。

讓數據說話

如果你對於公司產品的品質有信心,但某客戶老是說我們的產品一直出問題,然後坳我們免費修理或是提供備品,還是一樣:可以幫就幫。如果客戶太過分,就給他看維修紀錄,比如其他客戶都沒事情,就你的一直出問題,或是分析發現這個客戶退回的產品,有80%壞掉都是因為過熱。整理個簡單報告給客戶,建議他們應該加散熱設備。

有償的支援很公平

不同型態的商業模式有不同操作方法,比如你的產品是賣給經銷商、賣給客戶的組裝廠、或是直接賣給消費者。理想上,有付出會需要有收穫,幫忙分析需要收費,如果沒有收費,你們商品一開始的定價可能就需要包含一定比例的備品成本、或是之後分析的費用。

如果定價無法調整,那應該要跟業務說,請客戶自己需要多買一點當作備品,這樣一方面我們可以多賺一點,一方面客戶可以先換貨給他的終端客人,再把有異常的給我們查看,雙方的時間壓力都會比較小。

 

EOL後得幫客戶多久?有沒有底線?

產品EOL後,支援客戶得看雙方合約、我們公司資源和現實狀況。小公司更得劃清界線,別被大客戶拖著走:

合約是硬底線

合約寫2年保固?那就做到2年,有些是從出貨開始算起兩年、有些是收到算起兩年、有些是客戶開始使用算兩年。總之,保固期間內,我們需要提供修理或換零件(非人為損壞)服務。如果客戶拿了一個有問題但超出保固期限的產品給你?看交情吧 XD

備品怎麼準備才合理

曾經耳聞車用商品的備品,需要一直備到客戶專案結束後的保固結束。排除掉比較特殊的情況,我碰過的通常會有幾個方式:

  • 請客戶最後一次購買時,要多買一點自己備著。
  • 估算過去平均的年出貨量與年維修數量,自己用本年度出貨量來估計備品數量,然後再上修一點,至少需要撐過產品保固期。穩定一點可以抓一個備品數量,能支援到保固後 1 ~ 3 年。

EOL 後,需要支援什麼範圍

保固內修好或換零件,保固外就需要備品就用賣的,或給點技術建議或是支援,像重設韌體、維修教學。

底線在哪裡

比方說保固期過了,我們庫存備品用完了,供應商的材料也斷料了,專案關閉後相關雲端服務徹底關閉了。真的沒招,但客戶真的還需要,就可能可以內部評估可行性後,把所有客製化重設的費用全部灌進去成本,然後跟客戶報價。

 

有沒有國際規範能參考?

EOL這塊沒有全球統一標準,但有些規範和指南能夠參考:

ISO 9001(品質管理系統)

ISO 9001架構中,我們可以為公司的每一個環節做文件化的管理,EOL 也當然可以為它做一份文件。我們可以自己為自己做一個基本的備品計畫、客戶通知、文件歸檔等等流程。

IEC 62402(淘汰管理)

雖然IEC 62402Obsolescence management — Application guide》主要是為電子產品設計,而且它比較探討的是淘汰風險(Obsolescence Risk)來源、識別、緩解措施等等架構,我的認知比較像是你的供應商跟你說他們的產品/軟體未來會 EOL,而不是你的客戶跟你說他們準備要把案子 EOL

但至少同樣邏輯,可以應用在你對於你的供應商上面,可以先規劃你所使用的材料的風險高低,至少確保客戶在 EOL 之前,我們的持續供應沒有問題。

業界慣例

參考同業的作法,比如假設Apple會準備備品3-5年,當因為合約沒有提及而跟客戶在溝通時,就可以提供說「業界都給3年備品」。

 

總結

我過去 EOL 的經驗坦白說沒有非常痛苦。對我們而言,主要就是兩件事情需要做好:提前通知客戶,準備好備品數量。甚至以前產品種類繁多,有些產品需要停產時就只是提前半年或是一年通知,備品也不一定會多準備,因為除非是不合時宜的產品,我們都可以再推薦客戶使用我們其他比較新穎的產品代替使用。

EOL對產品種類又不多,尤其是以客製化產品為主的小公司影響比較大,因為備品的準備會需要多花一點心思,與客戶的溝通也會需要更多智慧。我的經驗是如果未來還有合作,我們可以多一點義務幫忙,讓雙方少一點磨擦影響下一個案子;如果肯定未來不會再合作,可以照規矩來,也可以稍微幫幫忙。

每一次的 EOL 都會讓我們知道這次吃虧的地方,下一次就可以知道哪裡需要再加強,比如合約的內容、附約的準備、定價是否要包含未來備品的成本、我們應該要主動每批送一點備品然後叫客戶不要煩,還是請客戶有問題累積數量請我們分析,照分析結果屬於我們的才提供相對應數量的補品(如果你夠厲害)?很多事情可以隨著每一次的 EOL 後一步一步調整和提前準備。

在某些環節上,品質部門可能會是與客戶最後溝通的橋樑,做人留一線,日後好相見,也許目前沒有與客戶合作,也許一兩年後又有合作契機,妥善的處理可以讓雙方未來合作的更愉快喔!



延伸閱讀:

【品質的心靈雞湯】-看的見的品質成本,與看不見的品質成本

【品質的心靈雞湯】— 整個組織的人全部換一輪新成員,這組織還是原本的組織嗎?產品的品質會因此改變嗎?

【品質心靈雞湯】 當「品質人員」兼任「庫存管理」,對公司是好還是壞?

【可靠度測試】— 什麼是可靠度測試?我們可以透過這些測試得到什麼呢?

Approval Sheet 承認書】樣品承認書、產品承認書、零件承認書,它們的目的是什麼呢?給你一個常見範例

RMA 退貨授權】— 品質部門最接近公司財務的一次。讓我們超越退貨,深入了解RMA的雙重價值 滿足顧客與減少公司支出

Sorting-Out 分揀】 你家的產品,剛到客戶手上就出包了嗎?Sorting 的出場,就是為了讓產品可以順利使用的常用方法

DOE 實驗設計】 淺淺淺談 DOE,讓不屬於研發領域或是相關領域的你,也可以一窺究竟該怎麼使用這有趣的工具

【最佳品質代表】— 迪士尼樂園 Disneyland,或是更大的 華特迪士尼世界 Walt Disney World,它的神奇魔力在哪裡?

【原材料的旅程】 想提升品質,不只製作過程,你知道IQC 和倉儲管理也是致關重要的嗎?

【流程圖(Flow Chart+ 控制計畫(Control Plan)】— 用番茄炒蛋當範例

【流程圖(Flow Chart+ 標準作業程序(SOP)】— 拿鍵善良房的究極甜點「黑糖葛切」當範例

【品質管理系統】— ISO90012015 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很多企業都喜歡拿它來打廣告?它可以幫助我們嗎?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Pages - Men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