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Netflix於2025年推出的《白色官邸殺人事件》(The Residence)是一部政治懸疑喜劇影集,以白宮為舞台,講述一樁離奇命案的調查過程。這部八集影集由保羅·威廉·戴維斯(Paul William Davies)創作,靈感源自凱特·安德森·布勞爾的《The Residence: Inside the Private World of the White House》。故事核心是怪探Cordelia Cupp(後稱Cordelia,烏佐·阿杜巴飾演),一位以賞鳥為嗜好、被譽為「世界上最偉大的偵探」的顧問偵探。整個影集,我對於她的偵判技巧充滿欽佩:觀察細節、詳細筆記與圖畫、善於傾聽、詳細蒐證、不受環境影響的獨立性以及從頭到尾不預設立場等特色。
上週末看完後,就決定要為Cordelia的辦案特色寫一篇文章,並嘗試將這些技巧套用在品質人員不良品分析中。
影集背景:白宮中的懸疑迷霧
《白色官邸殺人事件》以白宮內一名總管家的離奇死亡為開端,案件迅速演變成一場充滿政治陰謀與人性糾葛的複雜謎團。白宮的歷史氛圍與隱秘通道,角色從清潔工到政府高級幕僚,都為故事增添深度。Cordelia 與 FBI 探員 Edwin Park(朴藍道飾演)聯手調查,通過她的非傳統偵探方法揭開真相。雖然影集的幽默諷刺與群像描寫令人印象深刻,但 Cordelia 的辦案風格才是本劇的亮點,其系統性與邏輯性的推理技巧,與品質管理中的不良分析有許多的相似之處,或是應該說,Cordelia 的推理技巧是品質人員的理想風貌。
以下是我有發現到 Cordelia 的六個辦案特色:
敏銳觀察細節,來自於賞鳥的靈感
辦案特色
Cordelia 的賞鳥(Birding)愛好讓她對細微變化極為敏感,如同辨識數十公尺外鳥類羽毛的細微差異,她能捕捉案件中的微小線索,例如踢腳板的小塊色差、嫌疑人領口寬度與脖圍不合,或地毯上的一根針葉。她的觀察力不僅限於物理證物,還包括嫌疑人的肢體語言,例如某人說某些話時,會不自覺玩弄雙手的動作;某些人第一眼看到她時,選擇避免雙眼交會而非繼續做自己的事情。
用於品質分析異常時
在不良品分析中,敏銳觀察細節至關重要。品質人員需像 Cordelia 一樣,仔細檢查產品的每一個環節,從表面缺陷到製程數據的微小偏差。例如,檢查一塊電路板的外觀是否有任何傷痕,分析生產線上的溫度記錄是否異常,人員流動與產出結果有沒有關聯等等。問題的根源往往藏在不起眼的細節中,品質人員應培養「放大鏡」般的觀察力,全面審視所有可能線索。
如果不良分析的主力是我們供應商,我們無法第一時間現場觀察,平時培養雙方合作夥伴的氛圍就很重要。因為當分析問題時,我們需要有在場的人員當作我們的五官,我們會需要用我們的大腦當指揮中心,對供應商提出與不良相關的問題,讓現場的供應商夥伴幫我們蒐集證據,拼湊出過去的真相來找出不正常的地方。
詳細筆記 + 手繪圖畫
辦案特色
Cordelia 隨身攜帶一本筆記本,記錄調查心得、每位採訪人的表情速寫與案發現場草圖。她的筆記本充滿潦草字跡、物品位置圖,而這正是她推理的基石。她會寫下與畫下觀察到採訪人的所有細節,肢體語言(例如某人提到案發時間時的眼神閃躲)、聽到的事情(某人提到某些人在吵架),或勾勒白宮走廊的平面圖,標注採訪人提到的路徑。這麼做的原因,是因為她相信人的記憶是有限的,不管是她自己,或是每一位採訪的人。其中一幕就是案發過了一段時間後,她二次採訪某人,發現這人的第二次論述與上一次論述有一個關鍵的差異,而上一次的論述就穩穩地被記錄在筆記本內,讓她可以當場拆穿而挖出真正的證據。
用於品質分析異常時
詳細記錄是品質管理的核心,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看看延伸閱讀的「追溯性」。平時透過系統性紀錄,當發生問題時,也可以系統性的分析過往,再結合包括這次看到的不良現象照片、過去測試數據、每一份工廠驗證的資料、圖像化問題發生的過程等等。例如,在分析不良品時,可以繪製生產流程圖,標注每個工站的有觀察到的異常點,或拍攝缺陷部位的放大圖。這些記錄像是犯罪現場(我常常也這麼稱呼我的不良品),可以幫助整理思路。
善於傾聽與沉默的審訊
辦案特色
她在劇中有數次透過長時間凝視採訪人而不出聲,讓對方在壓力下暴露破綻。她能捕捉語氣的微妙變化,例如某人提到某時間點時眼神閃爍,而這成為追查的線索。她也擅長與不同角色建立聯繫(例如劇中的澳洲外交部長),耐心傾聽白宮服務人員或廚師的陳述,從閒聊中挖掘線索。她的傾聽展現了對人性的尊重,讓她贏得信任並獲取關鍵資訊。
用於品質分析異常時
8D 報告的 1D,是不良分析的協辦人員。因為品質部門不負責生產、不主導研發,但這些各部門同仁卻可能是造成不良的真兇。因此在不良品分析中,傾聽不同部門的意見很重要,對各部門的尊重尤其至關重要。
當問題發生而需要與可能相關人員詢問時,與產線操作員、工程師與供應商真誠溝通,了解每個環節的實際情況。例如,操作員可能提到某台機器偶爾振動異常,這可能是缺陷的線索。沉默策略也適用於會議討論,與其急於發言下結論,不如靜聽各方觀點,從中發現隱藏的問題。這種開放的溝通方式有助於全面了解問題背景,避免片面判斷。
全面蒐證
辦案特色
Cordelia 相信「每個人都是一條線索」,因此案發當下她一一詢問白宮內的每一個人,包括澳洲總理或是美國前第一夫人。她會不厭其煩地再次詢問每一個可能相關的人,如果某人提到某一個事情,她也會再次從其他人的口中詢問得到驗證。她也仔細檢查案發現場,收集一切證物,一片碎玻璃、一塊濕漬痕跡,甚至一片沾有液體的布料。她的蒐證過程就像拼湊一幅超巨型拼圖,非常的耐心而全面。
用於品質分析異常時
不良品分析同樣需要全面蒐集資料,不過我說的是比較棘手的分析,一翻兩瞪眼的不良不就需要如此。
至少我碰過的公司,我們在分析不良時,不只有時間限制,被採訪的每一位也都有日常的工作需要處理,我們常常會是需要先想好需要的資訊,然後跟採訪人聚焦在某一塊環節討論。例如,分析產品缺陷時,我們需收集原材料報告、生產製程參數、設備維護記錄,或是與供應商確認批次差異,我們就會先想好真的會需要的資訊,一次性的詢問各部門,而不是像 Cordelia 可以來來回回一直問。同時,當我們訪談每一位相關人員,包括操作員、檢驗員與設計工程師,因為可能每一位都只有一次聊天機會,快速進入主題,期望他們的專業或是觀察可以提供一些關鍵線索。
當我在看這個劇時,忽略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導致誤判,因此系統性與全面的資料收集是找到根因的不二法門。至少理想上而言是如此。
不受環境影響的獨立性
辦案特色
作為白宮的局外人,Cordelia 不受政治派系、權力鬥爭或職場文化影響。她以獨立顧問的身份進入調查,專注於證據而非人情壓力。即使面對政府幕僚高層施壓,她也能堅守自己的推理路徑。例如,某高級幕僚自始至終都想要引導她朝特定方向調查,但她也始終不理會,最後才能揭露幕後真相。她本身的獨立性讓她能挑戰權威,因為真相是不分階級的。
用於品質分析異常時
品質人員常面臨來自公司管理層、客戶或內部部門的壓力,例如要求快速結案或優先考慮成本。理想上,我們應專注於數據與事實,抵禦外部干擾。
在分析不良品時,若資訊還不完整,管理層就要求將我們問題歸咎於供應商,品質人員應盡可能堅持全面調查,確保結論公正。這種獨立性有助於維護品質標準,避免因短期壓力犧牲長期可靠性。每一次牽扯到公司利益都選擇卸責,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們會離真正的改善越來越遠。打個比方,我們外購的產品偶爾會出問題,為了不賠客戶的錢,我們對外選擇隱瞞真相,打算對內對供應商好好調教就好。一次兩次,供應商就知道即便他再爛,他的客戶,也就是你的老闆,都總是會站在利益那一邊,但管理外購的品質部門就會失去公信力與話語權,變成專門收爛攤子的部門。
從頭到尾不預設立場
辦案特色
Cordelia 從不讓偏見影響判斷,即便某一個證據再明顯,她也不會馬上投身進去,因為以犯案的角度而言,她需要的不只是證據,而是背後的動機。她不會因某人是高階官員而排除嫌疑,也不會因某人看似無辜而輕易相信。她在影集裡面說:「真相不在頭銜,而在證據。」在調查初期,許多畫面都可以讓我們懷疑兇手是某位不受歡迎的幕僚,但她只專心在審視證據,最終推翻假設。這個客觀性讓她的結案充滿說服力,就像一個高潮迭起的交響曲,環環相扣、前後呼應,而且精采絕倫。
用於品質分析異常時
完全不預設立場,坦白說有點烏托邦,但我真的看過我歐洲的同事這麼做。
在不良品分析中,預設立場其實是常見的陷阱。因為過去的經驗,當發生某些類型的問題時,品質人員可能傾向於將問題歸咎於某個部門或設備,但這可能導致忽略真正的根因。例如,當產品內部出現裂痕時,不要立即假設是材料問題,而是全面檢視製程、模具與操作條件。這種不預設立場的思維能確保分析的公正性,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。
但是可能非常花時間和金錢,而你的老闆不會讓你這麼做。
但有些案子就是值得探討原因,我們可能在時限內只能提供接近真相的答案,但等沒有時間壓力了,品質和研發人員是可以組成一個
task force 去探討根因,因為根因可能不是製程或模具,而是設計本身就有瑕疵,抓出問題,才有機會徹底解決。
結語:不按牌理的怪誕手法,可以合情合理的用在品質分析
Cordelia Cupp 以她的怪誕魅力與系統性思維,破解了白宮這一次的複雜謎團。她的辦案手法之所以感到獨特,主要在於她個人風格,但是敏銳的觀察、詳細記錄、耐心傾聽、全面蒐證、不預設立場與不受環境影響的獨立性,這些都是品質人員分析不良品時所需的特質。無論你是推理劇愛好者還是品質相關人員,這部影集都值得一看。
還是你已經看過《白色官邸殺人事件》?你覺得 Cordelia 的哪個辦案技巧最讓你印象深刻? 還是你發現了其他的辦案特色也適合用在不良分析?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,或告訴我你在不良分析中的經驗!
延伸閱讀:
【8D報告】續篇 — 碰到嚴重的品質異常時,身為品質部門的我們,該怎麼著手處理?
【8D報告】續篇 — 是真的每一次客戶抱怨都需要先遵照 D1 建立團隊嗎? 什麼時候需要專案小組 (Task Force)來幫忙?
【魚骨圖(Fishbone
Diagram)】–品管七大手法,視覺化找出問題的原因,也是8D報告好幫手喔!
【防呆(Poka-Yoke)】– 產品設計階段時越多越好,也是品質改善的最高境界
【5 Whys 分析法】— 直搗問題核心的根本原因,8D報告中,根因分析的好朋友!
【零缺陷 Zero Defects】— 品質界的珠穆朗瑪峰,一個難以觸及的領域,但我們該不該也嘗試登頂呢?
【品質事件討論】福斯集團環境報告造假事件 - 毀滅性的品質事件,對企業是福還是禍?
【品質事件討論】— 深海挖礦(Deep Sea Mining)的不可逆風險|我們應該要盲目追求營利,而肆虐海洋嗎?
【品質事件討論】— 從迷你影集《零日風暴》(Zero day)的恐怖攻擊事件,看看政府面對重大問題時的思維
〔最佳品質代表〕—《The
Bear》的品質之道:一場關於改變、細節與成長的高壓試煉
【量測系統分析(MSA)的計數型分析】—
KAPPA檢定,判定人員的檢驗能力
【統計製程管制(SPC)】— 五大核心工具之一。為什麼一定要用統計來監控生產的製程?單憑SOP或是感覺不行嗎?
【流程圖(Flow
Chart)+ 控制計畫(Control
Plan)】— 用番茄炒蛋當範例
【品質管理系統】—
ISO9001:2015 第 7.1.5 章「監督及量測資源」,我們用白話文來聊「產品追溯性」,以及它的使用方式
【Traceability 可追溯性】— 想管好你們家的產品品質?先做好生產紀錄表吧!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